分享成功

他是老师,也是诗人,更是向家一条龙!

                                    向 家 一 条 龙
    向老师名叫向家龙,退休前是溧阳某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录取的大学生。而向老师的初、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个年头并没学到什么书。但他的成绩和聪明程度被他的恩师孔令普看中,由此,这位农村孩子也迎来了七七、七八年的高考。
    一九七七年十月听到了恢复高考信息,全社会,全体知识青年热血沸腾,从田间,从工厂……昂首阔步走进考场的沸腾场面。向老师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初中只读了两年,六八年进入上沛农高中,只读了第一、第四学期。其间恩师孔令普老师步行十多里路,来家动员,父母才让他去上学,农中是边读书边劳动,学生常扛着钉钯锄头、挑着秧篮去上课。父亲看读书无用,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就让其去学木匠,因此第二、第三学期向家龙就拜师学木匠了。
    一九六九年初冬的某一天,恩师孔令普又远道赶来向家,对向父说:“你儿子是个好学生,脑袋瓜子很聪明,读初二时就把初三的数学自学完,品学兼优啊,再让他去读一个学期,拿张高中毕业证书,可能今后会有用的”。孔老师一语成金,已是小木匠的向老师凭这张当年的上沛农高中的毕业证书,才有资格参加了七七届、七八届的高考。其实当年的农中并没有严格的文化课程。向老师七七年报考的是理科,初试通过了,有参加复试的资格,结果复试时考物理、化学交了个真正的白卷。那时向老师在秧涧小学代课,有位强福贵老师(省溧中毕业的老高中生)点拨说:“向老师,你初中只读了两年,物理、化学没读过,怎么能考理科呢,如果你还想考的话,也只能考文科,你借初三和高中年级的历史、地理书看,你多少能看懂一些,还能碰碰运气。”
    从此,七七年的十二月份到七八年的七月份,向老师从表兄处借来初三至高三年级的语文、地理、历史、数学、政治课本,在包秧涧小学一个四年级班的教学任务下,吃住在学校,废寝忘食,上厕所都捧着书,争分夺秒地啃书本。他在教室黑板前方黑板下边,靠后墙的办公桌上按了柴油炉用作烧饭;教室后方墙角设张竹片床睡觉;冬天看书到深夜烧几张废纸取暖;夏天穿长衫长裤躲避蚊虫叮咬;双腿伸在打来的井水桶里降温;疲倦昏沉时用井水扑面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清楚记得高考前一天的下午,他发高烧到40.5度,焦急万分的父亲请来赤脚医生挂盐水,使体温降到正常水平,才得以参加了第二天(一九七八年)的高考,顺利考完三天五场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圆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文科毕业的向老师喜欢写诗,去年他从上沛步行到龙峰向家村,路经秧涧小学,望着破旧不堪的原校舍,不禁新潮彭拜,往事恋恋,赋诗一首:
《再访秧涧小学》
办公桌上架油炉,
教室后角搁竹片。
长衫长裤挡蚊咬,
木桶井水降日炎。
争分夺秒厕捧书,
疲惫昏沉水浸脸。
悬梁刺股我体验,
金榜题名艳阳天。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向老师居住的向家村地处溧阳的丘陵山区,塝田多,水源差,一到夏天,队里有大小两套水车(八人轴、四人轴),整天不得歇,天大旱时,还到唐家队借过水,翻三转才能到向家队的田,因此十六、七岁的向老师就加入了车水队伍,车水的艰辛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
              
《车水》
牛基坐埂盘槽口,
赤膊水衮风景秀。
喊双号子响山冲,
脚踩榔头蹲身走。
禾苗得水绿油油,
汗珠如雨黑黝黝。
捌人唱完水一轴,
回到家中喝稀粥。
         二0二四年九月十二日
    
    二零一一年赓修宗谱告竣,农历年年底(2012.1.16)依据老谱,回罗山、光山寻祖,在罗山仙居周店,找到向家桥的地址,不见村庄宗亲,唯见坟茔桑田。当晚写了一首诗。
《祭拜向桥祖茔》
洪杨兵燹下江南,
七丁瓜瓞已半千。
赓修谱牒寻宗祖,
几经探访北向店。
罗山宗亲跃进完,
向桥村落变麦田。
拜谒祖茔含泪祭,
凄凉悲悽心胆寒。
       注:七丁:祖父堂弟兄七人。
         二零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地衣·雁来蕈》
                      
雷响春雨润大地,
草丛地衣堆隆起。
拾来洗净一味菜,
性寒不宜太多食。
秋雨飘洒稻谷黄,
松下苔藓雁蕈藏。
八字蕈门次第排,
野蔌珍馐扑鼻香。
        二零二四年四月十五月
《长相思·思母》
豆灯黄,
纳鞋忙,
多少流年思渺茫。
母病壮年亡。
悲断肠,
想断肠,
侵梦沾巾泪两行。
哀思难孝娘。
       二零二四年三月八日
《水田除草》
苗稀草稠做跪刨,
左刨右洗一层漂。
拉草秧深不见人,
汗流如雨沉塘泡。
提高功效得起早,
时常遭到虫蛇咬。
烤田秧根跑得欢,
掼稻土实甩得高。
        二零二四年七月八日

热门评论
  • 李安平民间雕塑 LV12 按察使
    1楼
    都是我们这一批老年人,50后的人,没有文化,为了生活吃口饭,活下去不容易啊,怎么说呢,受苦了,能认识钱就不错了
    7-18 19:33 · 江苏
    2 回复
  • hzq LV12 按察使
    2楼

    引用楼主李安平民间雕塑于2025-07-18 19:33发表的  :都是我们这一批老年人,50后的人,没有文化,为了生活吃口饭,活下去不容易啊,怎么说呢,受苦了,能认识钱就不错了  (2025-07-18 19:33) 

    时代的高速发展,把50后丢了百分之九十多的。
    7-18 20:01 · 江苏
    回复
  • 大头痴aaa LV1 路人
    3楼
    50后是生在甜水里长在红旗下非常幸福的一代!
    7-18 20:28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8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5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14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3
  • 星光璀璨咯

    13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2
  • 助力小包裹大梦想

    纷纭少妇

    12
  • 早上好

    抱着地瓜看星星

    12
  • 分享了图片

    奥特曼otm

    12
  • 分享了图片

    奥特曼otm

    12
  • 人生的许多智慧,生活的很多可能,都藏在沉稳和从容里。不攀比,专注于自身成长;不焦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苛求,用平常心接受不完美。不负时光,从容向前,新的一天,早安!

    不要叫醒我

    11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