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抗战胜利80周年祭(6)——1941年延安《新华日报》悼溧阳溧城镇人陈宗平烈士

                            抗战胜利80周年祭(6)
        ——1941年延安《新华日报》悼溧阳溧城镇人陈宗平烈士
    在溧阳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陈宗平的名字如同一颗永不褪色的星辰,镌刻在抗日战争的史诗中。这位生于溧城镇的热血青年,以笔为枪,以命殉国,用短暂而炽热的生命践行了 “为民族解放而战” 的誓言。1941 年4月21日,延安《新华日报》曾专题报道他的英勇事迹,让这位战地记者的革命精神传遍抗日根据地。
    1919 年,陈宗平出生于溧阳县溧城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名陈庆华。自幼饱读诗书的他,心中早早就埋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爆发时,年仅 12 岁的他看着报纸上日军侵华的消息,攥紧拳头对父亲说:“总有一天,我要让这些侵略者滚出中国!” 这份少年时的呐喊,成为他日后投身革命的初心。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20 岁的陈宗平放弃了即将完成的学业,毅然加入救亡演剧队。他跟着队伍辗转武汉、重庆等地,用话剧、歌曲等形式揭露日军暴行,唤起民众的抗日斗志。在一次街头演出中,他扮演的爱国学生在台上慷慨陈词:“亡国奴的滋味,比死更难受!拿起锄头、扁担,我们也要和敌人拼到底!” 台下群众群情激昂,纷纷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那一刻,陈宗平更加坚定了 “文艺救国” 的信念。
    1938 年秋,听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的消息,陈宗平瞒着家人,带着仅有的几件衣物踏上了奔赴延安的路。一路风餐露宿,躲过日军的封锁线,徒步数千里,终于抵达心中的革命圣地。在抗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知识,时常在煤油灯下研读至深夜。年底,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愿将生命化作火炬,照亮民族解放的道路。”
    1939 年初,陈宗平被分配到中共晋冀豫区委机关报《胜利报》社,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太行山区的斗争环境极为艰苦,报社常常需要在山洞里办公,刻钢板的蜡纸用完了,他就用薄纸代替;油墨短缺,他就用锅底灰混合菜油自制。除了采写新闻,他还主动承担起通讯联络工作,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各个抗日根据地之间,把前线的战况和群众的支援故事及时传递出去。
    他采写的报道总是充满力量。在《太行山下的母亲》中,他记录了一位大娘为掩护八路军伤员,不惜被日军烧毁房屋的事迹,文中写道:“她的房子烧了,但她眼里的光,比火焰更亮 —— 那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这篇报道在根据地广为流传,鼓舞了无数军民。同事们说:“宗平的笔,能让石头都热血沸腾。”
    1940 年 8 月,百团大战打响,陈宗平主动请缨前往正太铁路前线采访。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他趴在战壕里记录战士们的冲锋,在临时救护所里写下医护人员的坚守。一次日军轰炸时,他不顾警卫员的阻拦,冲进倒塌的民房救出一名被困的孩子,自己却被飞溅的石块砸伤了胳膊。带着伤痛,他写出了《百团大战中的青春》,生动展现了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文章被延安《解放日报》转载,成为宣传百团大战的经典报道。
    1941 年 3 月,太行山区的抗日形势愈发严峻。陈宗平接到任务,前往敌情复杂的太行山西区采访,搜集日军 “扫荡” 的情报。3 月 22 日,他在河北赞皇县野草湾镇完成采访后,准备前往北区。途中,突然遭遇日伪军的巡逻队。他迅速将采访笔记藏在石缝里,试图混入赶集的群众中脱身,却被叛徒认出。
    敌人先是假意劝降:“只要你说出八路军的动向,保你荣华富贵。” 陈宗平冷笑一声:“我是中国人,宁做刀下鬼,不做亡国奴!” 见劝降无效,敌人将他捆绑起来,押着他向高邑县城走去。一路上,他故意大声痛斥日军的暴行:“大家看清楚这些强盗的嘴脸!他们烧我们的房,杀我们的人,我们绝不能屈服!” 赶集的群众听到他的呼喊,悄悄传递消息,让附近的八路军武工队提前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损失。
    敌人被他的呐喊激怒,对他拳打脚踢,他却越骂越勇,从日军的侵略罪行骂到汉奸的卖国求荣,直至喉咙嘶哑。行至中途,陈宗平猛地挣脱束缚,一头撞向身边的日军军官,骂道:“狗强盗,我死了也要变成厉鬼缠着你们!” 敌人气急败坏,竟残忍地用菜刀将他砍杀,并将其头颅挂在高邑县城西门示众。
    陈宗平牺牲的消息传来,《胜利报》社的同志们泣不成声。他们在山洞里召开追悼会,社长哽咽着说:“宗平用生命告诉我们,笔杆子和枪杆子一样,能打垮敌人!” 当地军民掀起了 “为陈宗平报仇” 的热潮,仅一个月就有上千名青年报名参军。
    1941 年 5 月,延安《新华日报》以《太行山上的不屈魂》为题,详细报道了陈宗平的事迹,文中写道:“他的笔记录了抗战的艰辛,他的生命诠释了民族的尊严。陈宗平同志虽死,精神不朽!”

  
陈宗平烈士  

1941年4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悼陈宗平同志》      
热门评论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1楼
    抗战时期街头和广场,总是有学生或者青年集会,举手臂,呼口号,觉得这是老画面,不大顶用。
    今天读这篇文章,悟出来了,面临亡国时期的呐喊,这是血性,这是火种,这是气节!
    8-14 18:59 · 江苏
    3 回复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2楼
    如今的丝稻,正方意见往往保不住,截个图吧。
    8-14 20:54 · 江苏
    回复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3楼
    怎么啦?写抗日时期的文章,跟帖不能提汪精卫啊?啊?揭露汉奸的面目,为什么要删除?
    8-14 21:38 · 江苏
    1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7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4
  • 半锅干锅巴,半锅潮锅巴!

    溧阳小春

    14
  • 分享了图片

    吴锦

    13
  • 好多猫

    野生程序猿

    12
  • 湖北太“热”情了,喝点冰水

    番茄呱呱汤

    11
  • 做保险送的保养告靠谱吗?

    周小良

    11
  • 两家店免费送黄金

    番茄呱呱汤

    10
  • 早上好

    非洲的白马王子

    10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9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9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