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到了我这个年纪,脑子里总会浮现出许多许多年前的一些记忆画面。
66年出生的我,在和平街小学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已经八岁了。很清楚的记得,我认识的第一位老师叫马老师,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个子不高,留着齐耳短发,和蔼亲切,笑容灿烂,说话的语气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让我这个初入校园的孩子觉得心情也没那么紧张。
而当时与我同桌的是一位扎着长长的麻花辫,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笑起来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名字我一直记忆犹新,深刻脑海。因为,第一次分班同桌,她就送给我两支带有橡皮头的铅笔,这在当时真的属于不一般的东西了。也许是儿时的纯真如此美好,正因如此,她的名字很难从脑海里抹去。
可能在这里说出她的名字不是很合适。但愿她也能看到论坛的帖子,或许也能勾起彼此儿时的回忆。
后来,由于我是船民的后代与政策的原因,在和平街小学读到二年级,就被分流到矿机厂后面的水运小学,一直到小学毕业考入溧阳二中【光华中学】。当时的二中,位于北固桥外,北大街尽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而我也有幸成为它的学生。初一的班主任是一位叫做万奋南的英语老师,个子一米八左右,皮肤很白,操着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当然,英语发音貌似也有点。到了初二初三,班主任是一位烟瘾很大,个子也高,皮肤黝黑,苏北口音的王振球物理老师。他的风格是幽默风趣。记得有一次上课,不知哪位学生放了一个很响的屁,也很臭,当时王老师就来了一句:来,靠近窗户的学生都把窗户打开,让空气形成对流。这句话说完,学生们哄堂大笑。当然,我属于是班里最让他头疼最不老实的学生之一了,不是被他罚站于黑板前,就是被拒之于教室门外。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混到了毕业,去了一个做体力活的溧阳水泥厂。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唉,看似说了这么多,也很难说全一甲子的所有。只能说,人越老,更久的事情也许记得越清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