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溧阳高新区管委会西北侧、南河壹品北面的那块空地,成了一个让人费解的“焦点”。就在不到一个月内——9月11日和10月3日,这片草地经历了两次“剃头式”修剪。原本茂盛葱郁、绿意盎然的草地,每次修剪后都变得光秃秃、黄乎乎,彻底失去了生机,与“美观”二字毫不沾边。
这引发了一个直观的疑问:好端端的“绿油油”,为何非要通过频繁修剪,变成难看的“黄秃秃”?*这究竟是养护,还是破坏?
一、对比鲜明:一边是自然秀丽,一边是重复“毁容”
更讽刺的是,就在不远处的小圩新村西侧草地,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那里的草地并未被频繁切割,草木自由生长,形成了层次丰富、野花点缀的秀丽景观,既养眼又生态。
两相对比,堪称现实版的“伤害性养护”:一片在自然中焕发美丽,另一片却在人为干预下从“绿色地毯”沦为“黄色斑秃”。这种以“养护”为名的过度修剪,非但没有提升环境,反而造成了视觉上的退步和生态上的伤害。
二、财政资金,岂能用于“付费变丑”?
在各级政府都强调“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当下,我们不得不追问:将财政资金用于这种“一月两次”、且效果是“越弄越丑”的工程,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哪里?
修剪需要人力、设备和清运成本,这些都是在消耗宝贵的公共资金。如果结果是让绿地变得更丑、土壤更易扬尘、生态被破坏,那这就不是必要的养护,而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我们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公开对此类“高频低效”养护项目的预算审核标准。
三、噪音扰民,“劳民伤财”雪上加霜
此外,这项备受争议的作业,还选择了在连续两天清晨5点进行。割草机的轰鸣严重扰乱了周边居民(尤其是南河壹品小区住户)的清梦。一项让草地变丑、让资金浪费的行为,同时还干扰了市民生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呼吁:立即停止这种“负效应”养护!
1. 立即审视标准:请立即停止对该空地的过度修剪,让草地恢复绿色与生机。参照小圩新村的成功样例,制定更科学、更生态的养护标准。
2. 公开资金去向:公开此类高频次养护项目的预算与决策过程,接受市民监督。
3. 严禁噪音扰民:严格规制作业时间,还静于民。
城市的美丽,在于滋养生命,而非机械式地抹杀生机。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倾听民意,停止这种“花钱变丑”的循环,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真正能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实事上去!希望这片空地能尽快重现它本该有的绿色,而不是一再地“黄”在市民眼前。
![]()
![]()
展开